恩典中的患難
北臺中教會黃志聰弟兄-2022.0324-景美教會
2019年5月,我太太做例行檢查的時候,得知乳癌第二期,同年9月,我的女兒騎車被追撞,傷及鎖骨肋骨及骨盆,同年12月,我因咳嗽3個月,就去檢查,得知是肺腺癌第四期。我的內心很悲傷,家中很多事等著我去處理,但我卻感覺到無能為力,尤其想到即將離開親愛的家人及教會同靈,有兩個月的時間,我一想到就哭。但信仰幫助我能去面對現在的難題,覺得雖然所剩時間不長,但不要悲傷灰色的過每一天。
禱告兩件事
這時候,我向主禱告兩件事,第一是求神幫助我內心平靜安穩,第二是求神幫助我癌症末期,打嗎啡無效時,不要那麼痛苦地離世。感謝主,直到如今,祂真的賞賜我的內心能平靜安穩,我都是喜樂平安地過每一天。很多認識的人告訴我,他們看不出我是重病在身的人,其實連我自己也常常忘記,要回診及吃藥時,才會想起來。
教會中的關懷
教會在信徒發生變故時,常常會去訪問,而我從訪問及安慰者,變成被訪問及被安慰者,我知道大家都有同理心,但其實沒有身處在對方的患難中,因此很難去體會箇中滋味。例如一開始,我去教會的時候,有95%的同靈會問我:「怎麼會這樣?怎麼發現的?」我那時一一回答,雖知道同靈的出發點都是出於愛心,但有一天覺得心裏好煩,因為大家問的都一樣,而病痛中的人,禁不起不停地被重複詢問。有時我回答說:「這問題,你是第200個問的」,因為我不知道怎麼回答下去了
聖經上有說到約伯遭災,約伯的三位朋友來陪伴他,一開始一句都不說,與約伯一起哀哭(伯二12、13)。如果這七天七夜後,這3位朋友就回家,這會給當事人得到最大的安慰,只是我們就看不到約伯記了。陪伴,甚至陪著哀哭,不一定要講一句話,這能給當事人得到最大的安慰。
其實對遭患難的人說:「我為你禱告」、「凡事都有神的美意」、「不要灰心」、「主與你同在」等等,講個幾句沒問題,但是這些話語,真的能安慰到遭患難的人嗎?約伯接受許多安慰後說:「這樣的話我聽了許多;你們安慰人,反叫人愁煩」(伯十六1、2)。
因此我們在關懷一個人時,不需要使用許多話去安慰,有時靜默陪伴或出於真心的肢體語言,也能深深感動患病者,不一定要講一句話,也不要認為當事人一定有什麼罪,口頭催促對方要趕快悔改。最大的安慰不是講很多話,從創世記講到啟示錄,不是講很多聖經的話,講很多安慰的話,不是這些內容有什麼不妥,而是在當下的時間點,對方的狀況,真的不適合說這些。
其實病人很敏感,他可以感受到你是誠心誠意或是敷衍了事的問候。我感到很溫暖的關懷,都是只有幾句話及一些肢體語言,例如握手或擁抱。有人握著我的手,眼睛看著我說:「我們全家都在為你禱告」,沒再多說什麼,就離開了,我聽到這句話,我已經哭出來了,也有人買了很好的雞,煮好放我家門前,就離開了,我也很感動。現在口罩已經很多產,而2020年時,台灣非常缺口罩,政府限制一人一週只能買2個口罩,有同靈家人很多,自己也很缺口罩,卻願意送我一些很昂貴的口罩,我很感動,這一些都是講對了時間,送對了時間。
錢財不能加增人一刻壽命
這段時間,我看淡了名利。對於「利」這件事上,以前常聽人說:「錢財是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」,但是從來沒有聽說有信徒覺得自己的錢多到不曉得怎麼辦?也很少聽到有人覺得自己的錢賺夠了,錢總是嫌少不嫌多。但當會致命的病來臨時,錢財真的是沒用,真的是身外之物,因為它無法幫我們增加一刻的壽命,所以,我們只要三餐夠吃,有得住,有得穿,就非常夠了。而對於「名」這件事上,在團體中,大家都會顧面子,有時遇到一些事不合,例如很認真作聖工,還被嫌被誤會,這時就不做了,這種堅持很無知也很可惜,因為太看重名及面子了,當會致命的病來臨時,名算什麼東西呢?
饒恕別人 如主饒我
有一天,主耶穌讓我想到一個經節:「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,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」(太十八35)。我嚇一跳,這時我反省自己,這輩子到現在,還有不能原諒的人嗎?安靜省思下,還真的有。我很訝異,原來是這樣,但之前並不清楚這件事。平常如果有人跟我們說:「你這個人好沒度量,恨人恨到現在,都還不釋懷」。我們聽了一定很不高興反駁說:「我哪裡是這種人?」因為我們不認為自己是這種小心眼的人。但養病的安靜時分,我反省自己一生,還真的有看不慣,討厭、不喜歡的一些人,這可能之前誤會我,背後講我壞話的人,其實我們生活周遭難免有這些人,我們都把這些事放在心裡,照樣聚會、禱告、領聖餐,但我們有百分之百饒恕嗎?真的沒有。這時,我跟主禱告:「主啊,如果我要因為得這病,家裡遇到這些事,我才能做到饒恕,那麼我願意」。
當我禱告完,我感覺一片清明,重擔也卸下來了,這是我以前沒有感受到的。原來原諒別人,真的是釋放自己,主耶穌幫助了我,讓我幾秒鐘內轉變想法,完全釋懷了。
我事後回想,為什麼當時會作這樣的禱告?原來在當下有個念頭,覺得我的永遠生命和這些相比,算得了什麼?我也更體會到我們無法靠自己的意志力做到饒恕這件事,但當我們凡事倚靠聖靈,聖靈幫助我們,瞬間就能做到了,所以我們要凡事藉著禱告,藉著聖靈,改變自己。
正面看待困境
信主後,我們遇到所有的患難,都在神的範圍內,我們的患難沒有撤去,也是神的恩典。我現在雖然在患難中,但知道這患難是在神的恩典裏,所以我仍然覺得很幸福。每次去看診,幾乎所有的病友都愁眉苦臉,沒有人在笑的,好些人進出診間都在哭。有一次回診時,和主治醫師聊到病情,他訝異地表示我們夫妻好淡定。我覺得這份信仰帶我們家最大的價值是我們不懼怕,這是再多的錢都買不到的,這就是所謂在主裡的平安。
以前讀聖經時,看到有些經節會覺得理所當然,覺得很普通,但經歷生命的轉變,再看神的話,真的感到很不一樣。例如:「我專心用智慧尋求、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,乃知神叫世人所經練的是極重的勞苦」(傳一13),以前常看這經節,但當我遇到患難再看這經節,才真的體會到,原來我們活在世界上,神要讓我們經歷極重的勞苦,連所羅門王身為國王,他一生所經歷的,也是這樣,他才會有感而發,說出這句話。所以不是信耶穌之後,從此就過著一帆風順,輕鬆過著每一天。
正面看待患難
正面看待患難,可以讓我們學習成長,知道這境遇是要讓我們成長,不是讓我們衰敗。而我們常常相反,遇到患難時,我們感到慘兮兮,覺得主耶穌不是很愛我,怎會讓我慘兮兮?原來我們的想法和神的旨意相反,主耶穌給我們很大的恩典,我們卻把它當作患難,讓負面想法,成為我們信仰上的破口。
生命在神手中
曾有人問說,我怎麼不去尋求更專業的治療,例如台大這種教學醫院,儀器好,醫生又有名氣。其實我確診後,沒有指定任何醫生,都配合醫生的治療,因為我知道生命在神手中,不在癌細胞的手中,也不在名醫的手中。如果我用很多精力去找名醫,每次看診,都跟大家一起大排長龍,我早就疲乏累倒了。我知道有人遇到生病這情境,會把生命交在名醫手中,把所有希望寄託在全台灣或全醫院的權威手上,其實我們知道,在這位名醫的手下,抬著出來的也不少,既然生命在神手中,我們為什麼還要擔心這個呢?
我的主治醫師曾建議我,可以選擇吃自費,剛問世比較好的標靶藥,我問他說多少錢?他說一顆藥要7000元,一天吃一顆,我問他要吃到什麼時候?他說他也不知道。我自己算一下,如果每天吃一顆,2年藥費就要5百萬,因此就沒接受醫生的建議,因為我知道生命在神手中,不用依靠名醫,也不用依賴吃很好的標靶藥。我相信我的時間還沒到,就算我肺腺癌第十期也不會走,但如果主耶穌要讓我明天離開,那我就會離世。其實生活周遭的人也是,離世時,跟這人有什麼病無關,而是跟神的命定有關,因為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,將生命留住(傳八8)。
我們遇到患難時,常常很緊張,趕快尋求解決方案,忽略了聖經中的應許及安慰。聖經上說,神在我們出生那天,就定了我們一生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(徒十七26),我思想,既然我出生時,主耶穌就決定了我哪一天會死,那我何必在乎哪一天死?而我死的那一天,跟我的病無關,而是跟神的旨意及命定有關。其實我也很希望我的病好起來,但神有神的旨意,我就順服,不想去改變神的旨意。
信心無法改變神的旨意
我們有時想用信心來改變神的旨意,其實神的旨意既定,跟我們有沒有信心無關。我們有時把信心放得很大,但是生活上許多事跟神的旨意有關,這時的信心,是拿來相信這事是神的旨意,而不是用我們自己的信心來禱告,期待改變神的旨意。「人人都有一死,死後且有審判」(來九27),這句的「死後」,不是信心的問題,而是我們對神的話語,有沒有了解的問題。我感謝主,我從頭到尾,沒有跟神禱告,讓我的病好起來,主讓我明白,這不用求。如果我們生病,大家很有信心禁食禱告後就好起來,那麼敬老會的人最少有200歲,因為大家都不會死,這就違背神的旨意,因為人人都有一死。
我們總是求主幫我們解決這個或那個困難,病要得醫治,困境要得解決,也常常陷在病痛這患難的泥淖中,跳脫不出來,認為自己就是軟弱沒信心,禱告才無效,病才不得醫治,如果保羅也是這樣,就沒有新約書信了。他跟我們一樣,肉體也有軟弱,生命中有一根痛苦的刺,跟我們差不多,但不一樣的是,他明白神的旨意。他三次跟主耶穌禱告,主耶穌沒有幫他解決困境,他的困境仍然存在,但是他的心境改變了,因為他相信神的話,知道神的能力是在軟弱的人身上顯得完全,也知道神的恩典夠用,靠主何時軟弱,何時就能剛強,也以「軟弱、凌辱、急難、逼迫、困苦為可喜樂的」(林後十二7-10),而我們遇到這幾樣時,有多少人喜歡,會覺得喜樂?
「主耶穌沒有答應」,這本身就是神的旨意,沒有人敢說,我們的信心比保羅好,他後來明白,這不是用信心強迫主耶穌改變旨意的時候,他懂得超越,他順服神的旨意,超越了神加在他身上的病痛跟困境。主耶穌也要我們超越所遇的困境,當我們順服在神的旨意之下,懂得超越時,也能凌駕在所遇到的病痛跟困境之上了。
https://youtu.be/79elR06bRKM 見證視頻
補充:
黃志聰弟兄是黃釋恆傳道的父親,於2022年5月23日安然離世回天家,神的信實及恩慈,成全他第一及第二個禱告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